问题描述:
生查子•独游雨岩辛弃疾
溪边照影行,天在清溪底。天上有行云,人在行云里。
高歌谁和余?空谷清音起。非鬼亦非仙,一曲桃花水。
【注】此词乃辛弃疾削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所写。雨岩位于江西永丰县西二十里的博山脚下。①淳熙八年(1181)冬,辛弃疾被诬罢官,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。西岩就在上饶城南,风景优美。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。②偃蹇:高耸,傲慢的样子。③生:语助词、无义。
(1)作者是如何写清溪的?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。
(2)“高歌谁和余?空谷清音起。”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?请联系作者作简要说明。
最佳答案:
(1)作答本题首先是审题,“如何写”也就是表达技巧.“照影行”、“天在清溪底.天上有行云,人在行云里”这里是写天、云、人在水中的倒影,没有直接写清溪,从技巧的角度看是侧面描写,用人行走在溪边,蓝天、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,水天一色,甚至连自己也在随水中的流云移动,表现出溪水纤尘不染,透明见底的特点.
(2)作答本题一是理解本句的意思:我放声高歌,谁来应和?只听空幽的山谷清音响起.意思也就是说无人应和;再结合写作背景“辛弃疾被诬罢官,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.西岩就在上饶城南,风景优美.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”.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心境之孤独、寂寥,报国无门,壮志难酬.
答案:
(1)作者行走在溪边,蓝天、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,水天一色,甚至连自己也在随水中的流云移动.2分)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溪水之“清”,而是巧妙地用水中的倒影来衬托溪水的清澈透明的.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溪水纤尘不染,透明见底的特点.(1分意对即可)
(2)词中写自己“高歌”而问“谁和余”,意在殷切希望有相和者.不闻有人和,只有“空谷”中响起“清音”,表达了作者心境之孤独、寂寥.(2分)作者一生力主抗金,但却和者甚寡,作为一名驰骋疆场的抗金将领,却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,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报国无门,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.(2分)(意对即可)
参考译文:
人在溪边行走溪水映照出人影,蓝天倒映在清清的溪水里.蓝天上有飘动的白云,人正行走在那飘动的白云里.
我放声高歌,谁来应和?只听空幽的山谷清音响起.那响声不是来自鬼怪神仙,而是桃花旁的流水声悦耳无比.
赏析:
上片写词人游览雨岩见到的景色.第一句“溪边照影行”,是点题,写游人;第二句“天在清溪底”,写清溪和蓝天;第三句“天上有行云”,写行云;第四句“人在行云里”如同电影中的定格,总写溪、人、云,展示了水底的一个画面.作者在这里所描写的人、天、云都不是实体,而是水中的倒影.清清的溪水,不但是雨岩的优美景色之一,而且也成了词人摄取这张风景小照的胶卷.游人的身影、碧蓝的天空、飘动的浮云,都通过清清的溪水映现出来.“人在行云里”这样神奇美妙的景象,真可谓巧夺天工,不但使描写的景物高度集中,而且意境更为清新活泼,整个画面非常生动,所描写的景物,全部处在变化之中,溪水自然是流动的,游人漫步岸边--“影行”,白云飘转空中--“行云”,这就使画面充满了动感,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.
如果说上片的写景,重在刻画形象的话,那么这个下片的抒情,则是着力描绘声音.哗哗的流水,飘荡的歌声,不仅使寂静的山谷增添了生气,也为上面的图画配上了音乐.
清人沈祥龙《论词随笔》说:“词贵藏于内…于言外有所感触.”蓦然读去,这首词意境优美,静中有动的图画,配着富于形象的歌声与音乐,平易通俗、流畅自然的语言,也令人赞叹不绝.但仔细咀嚼,就会发现:作者把辛酸的感触,藏在迷人的画面背后;把满心的苦闷,融于优美的乐律之中.题目中的“独”字,已经为全词规定了基调,透露出苦闷的气息.下面的内容,自然全都围绕“独”字展开,所以起拍第一句就是“溪边照影行”.这一画面里,只有一个倒映在水中的人影,点出了“独游”,而比“独游”更深刻,因为它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.
在这特定的氛围里,那清清的溪水,蔚蓝的天空,飘动的白云,这些美好的景物,也染上了凄凉冷清的色彩,成为词人表达孤独之感的衬景.“人在行云里”,不止是倒影交织的画面,也写出了词人不苟随世俗的决心和孤傲清高的品格,暗写了自己遭受打击的原因.内心澎湃的激情和遭受压抑的苦闷,终究是掩遮不住的,“高歌”正是词人内心感情的流露和发泄.然而,并没有人能理解他,与他相和的,只是空谷里的溪水.词人的“独”唱,同哗哗的水声,从声音方面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气氛.这种“高山流水少知音”的感慨,是他内心苦闷的表现;而这种“曲高和寡”的情景,正是他收复中原的主张不能得到采纳的写照.那幽深寂静的山谷,那溪水漂浮的残花,不能不说带有象征意义.所以,这首词表面上是记游,描写水光山色,实际上处处贯注着词人愤激的感情,表现了词人遭受排挤、闲居家乡、有志难伸的苦闷和寂寞,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不满和对国事的关心.他热爱大自然的风光,又不忘怀于世事,正表现了词人退居时期的内心矛盾,说明他并没有因自然风光的优美而陶醉、而颓废.
这首词通过记叙独游雨岩的情景,抒发了遭受打击、闲居乡里的苦闷,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国事的系念.同时,这首词构思新颖,剪裁精妙.题为“独游雨岩”,作者就在“独”字上作文章,上片写“形”独,下片写“声”独.随即带出了雨岩的优美景色,如清溪、蓝天、行云、山谷等.寓情于景,情景交融,意境清新自然而又沉郁,景愈美,愈可反衬出词人的不平与愤懑.语言通俗流畅,以虚写实,虚实结合,高度集中.所有这些都显示出了这首词的高度艺术性.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称:“幼安之佳处,在有性情,有境界.”于此可见.
清代乾嘉时期岭南的著名诗人和画家黎简,有诗云:“七十二峰倒江水,俯见峰尖插天底;一舟天上棹海松,回合三万寒虬龙.”其构思与辛词同,可见辛词影响之远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