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描述:
童心 尹利华 |
赵局长正在给六岁的孙子讲童话。 他说,古时候呀,有一个残暴的国王,他喜欢吃一种稀有的海螺,于是就命令他的老百姓都到海里给他捉这种海螺。如果哪一天捉不到,他就大发雷霆,杀掉一个人。一天,大家都没有捉到这种海螺,人们害怕极了。正在这时候,一位白须飘飘的老神仙出现了,他将一只癞蛤蟆变成了一只像咱们的房子这么大的海螺,让人们去献给国王。大家兴高采烈地抬着这只蛤蟆变成的大海螺向国王的城堡走去…… 赵局长刚讲到这儿,门铃响了。 他开门一看,熟人,是养殖场的小王和小马,两人照例给他送水产品来了。 小马和小王两人满头大汗,抬着三只黑色的编织袋。赵局长将他们让进了屋后,习惯性地往门外瞅了瞅,没人。 他回身对孙子说:“乖,爷爷有事情和叔叔说,你先去玩,回头爷爷再给你讲故事,好不好?”孙子很听话,蹦跳着出门玩去了。 关上门,赵局长含笑说:“两位辛苦,先喝杯水。你们张厂长真是好福气,有办事效率如此之高的部下。” 小王和小马抹了抹额头的汗,满脸堆笑,说:“赵局长,你客气了,这是我们应该做的,应该做的,没有您这几年的关怀,就没有我们养殖场的今天。” 赵局长满意地笑了,指着那三只编织袋问:“老张这次给我弄了些什么玩意儿?” 小马说:“一袋甲鱼,一袋龙虾,一袋扇贝。” 放下东西,小王和小马就告辞了。 赵局长送走小王和小马没一会儿,孙子回来了,缠着他继续讲故事。 赵局长将孙子抱在膝盖上,慈爱地说,那个国王一见人们送来了一只这么大的海螺,自然高兴极了。他命令铁匠连夜打造了一个巨大的蒸锅,清蒸了这只海螺,然后他就拿了一把大叉子,吃着螺肉,边吃边往里走,一连吃了三天三夜。人们在外面等国王出来,等啊等啊,却见一只又大又丑的癞蛤蟆从里面蹦了出来,大家都明白了,原来他们那位贪吃的国王变成了癞蛤蟆。于是,无论这只癞蛤蟆蹦到哪里,人们都用唾液吐他,用石头扔他…… 为了讲得更形象、赵局长一边讲着,还一边向孙子表演那个变成癞蛤蟆的国王又蹦又跳的滑稽样,把孙子逗得拍着小手喊:“打癞蛤蟆喽,打癞蛤蟆喽。” 中午吃饭的时候,孙子神色有些怪怪的,突然很认真地问:“爷爷,王八是什么?” 赵局长哈哈大笑:“傻孩子,放在桌子中央的不是王八么?” “噢。”孙子盯着桌子中央的那盘甲鱼汤,显得很吃惊的样子,面色变得青白。 赵局长用筷子夹了一块甲鱼肉,放在孙子的小碗里,孙子却很快把它扔在地板上。 赵局长忙问:“乖乖不爱吃?” 孙子的小嘴绷得紧紧的,不说话,只是用一双充满惊悸的眼睛盯着桌中央的那盘甲鱼汤。 赵局长说:“这个很好吃的,乖乖以前不是经常吃么?” 说完,他做了个示范,夹了一块甲鱼肉,往嘴里塞。 “爷爷,不要!”孙子突然大声哭了出来,小巴掌将赵局长长筷子上的甲鱼肉打落,然后扑倒在赵局长怀里,搂着他的脖子,晶莹的泪珠扑扑地落下,“我不要爷爷变成王八,我不要爷爷变成王八!” 赵局长一愣,忙问是怎么回事。 孙子摸着眼泪,说:“那两个叔叔是坏人,我听见他们在门外说,谁吃了他们送的王八,谁就会变成王八!” 听了孙子的话,赵局长持着筷子的手僵在空中,再也放不下去…… 1.“习惯性地往门外瞅了瞅,没人”,句中“习惯性”一词与上文哪个词语照应?两词一呼一应,说明什么问题?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.试结合情节分析“叔叔”(小王和小马)的性格特征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.文章为什么写赵局长给孙子讲国王变“癞蛤蟆”的故事?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.把篇末的省略号换成心理描写。(50字以内)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|
最佳答案:
1.与上文“照例”一词照应。说明社会上行贿受贿之风很是普遍。(2分)2.“满脸堆笑”的说“应该做的”“关怀”,可见其谄媚嘴脸。在门外说“谁吃了”“谁就会变成王八”,可见其对歪风邪气的深恶痛疾,骨子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