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描述:
教人者固以无有不教为与善之公,而抑以有所不教以待人之最佳答案:
这类的都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,原文:教人者固以无有不教为与善之公,而抑以有所不教以待人之悟.故有所启焉,以开示其所未知,必待其有求通之志,而诚不能及之,自怀愤憾以不宁,乃一示以方,而欣然请事也.(王夫之《四书训义》)
这段话大概是说应在教导,传授学生的时候,应该开展启发式的教育,资质差的实在是弄不会了,你再告诉他.
我见到好几个人问,都没有人解释,网上查了下,也没找到解释.
那我就凭我的理解解释下:两句话里都有个“以.为(以).”的结构
教人者(教授别人的人,即老师)固(本来)以(无实义)无有不教(双重否定,意全部都传授)为与善之公(我能理解意思,找不到准确的词,公是对老师尊敬的称呼),而(连词,有转折之意)抑(像发语词)以有所不教(保留部分内容不传授)以待(等待)人(学生)之悟(领悟).
确实,老师本来是应无所不教,与人方便的,但是也可以保留一部分不传授,让学生自己去领悟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