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下列各题。一张地图莫景春久在城市里居住和工作,虽然现在所在的城市距离老家仅仅百余公里,可是难得有时间回趟老家。常常在周末接到父母的电话,其实也没

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下列各题。一张地图莫景春久在城市里居住和工作,虽然现在所在的城市距离老家仅仅百余公里,可是难得有时间回趟老家。常常在周末接到父母的电话,其实也没

问题描述:

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下列各题。
一张地图
莫景春
    久在城市里居住和工作,虽然现在所在的城市距离老家仅仅百余公里,可是难得有时间回趟老家。常常在周末接到父母的电话,其实也没什么大事,他们在电话里很有兴致地叙述的,不是张家大伯的儿子结婚了,就是李家叔叔的女儿出嫁了,再就是庄稼长得怎样……最后总忘不了嘱咐一句:“家里什么都好,忙你的工作,别惦记……
    其实,哪能不惦记呢!父母不跑到城市里来,自己也总想抽空回家看看,可是大学毕业后,在单位工作接近十年,一直没什么成就,就不愿总在乡里乡亲的眼前晃了。
    因为中秋节有三天时间的公休,下决心回趟老家。
    刚到家,邻居大伯便急急忙忙找上门来,手里拿着一张报纸一样大小的地图,一脸的焦急。
    “有什么急事吗,大伯?”我赶紧起身,迎接这位好像有什么急事的老人。
    “你是村里的读书人,又在外面工作,见多识广,帮我看看!”大伯气喘吁吁地说,又递过那张被攥得有些皱巴巴的纸。
    红红点点,密密麻麻地印着地名,那是一张花花绿绿的地图。从没上过学的大伯怎么突然对地理知识感兴趣了呢?我百思不得其解,这大伯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,是不是故意考考我?或者是生活好了,准备出去旅游?
    “你帮我找找广东的东莞在哪里?过节了,心里总是挂着些什么东西。”大伯伸出一双满是皱纹的手,抖抖索索地和我小心翼翼地打开那地图,然后掏出一支红笔,还有透亮的放大镜。
    哎呀,像蜘蛛网一样的地图,早早画上了两条醒目的线。家乡所在的桂西北一乡镇已被划上大红的圆圈,然后从这个地方笔直地分出两条直线:一条直直伸向遥远的北京,另一条则连向海边的厦门。这两条线赫然醒目,像两只有力的手指一样,紧紧地嵌在一起。
    北京厦门,一北一南,一个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,一个是美丽的海边城市,划上它们有什么用?大伯看到我的手指反复地指指点点着北京和厦门,笑呵呵地说:“那是在读初中的孙子帮我找的,现在也跑出去了。在北京的是大儿子,在厦门的是二儿子,他们全跑出去啰。”
    我知道邻家大伯的大儿子手艺好,砌砖垒石,是他的拿手好戏,呆不住,跟着邻村的人跑到北京搞建筑去了;二儿子呢,平时喜欢拆拆收音机修修电视冰箱,对电子很感兴趣,也跑到厦门的电子厂打工去了,家里就剩下大伯和老伴,还有儿媳孙儿了。
    “那现在你找广东的东莞干什么呢?”
    “大孙儿中专毕业了,到广东的东莞打工去了,想看看他到底在哪个地方,心里踏实。”
    看到大伯急切的样子,我赶紧把地图平平整整铺到桌面上,拿起他手上的那支红笔,先在我们所在的家乡定了个点,沿着广西向广东的方向,在标着黑黑的字大大一圈的“广州”附近划出了东莞这个地名。大伯目不转睛地盯着,晃着放大镜,目光紧跟着我的笔头,看着我的笔头停住了,便长长地舒口气:“哦,在广东,就在我们附近,不远不远。”
    接着他急忙拿来一把直尺,在我们家乡和东莞之间划了一条长长的红红的线,把两者紧紧地连接起来,心里乐滋滋的。
    我再看看大伯的地图,只见图上以家乡为原点,辐射三条赫然醒目的红线,那三条线很像一只张开的手掌。家乡是掌根,北京厦门东莞是叉出去的手指,不管亲人们跑到哪个地方打工,他们都还紧紧地握在大伯的掌心里。
(1)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,最恰当的两项是___
A.在城市里居住,却很少能有时间回到农村老家,这是很多年轻人面临的状况,小说开头从“我”长时间不回老家写起,突出了小说的主旨。
B.“那是一张花花绿绿的地图”,“被攥得有些皱巴巴的”,这表明邻居大伯常常将地图拿在手中,时时查看,心里总记挂着远离故土的儿孙们。
C.“我”刚到家,邻居大伯便“急急忙忙找上门来,一脸的焦急”,这个细节表明因为村里没有有文化的人,老人内心很焦急。
D.邻居大伯的地图上,画着由家乡连接北京、厦门这两个一北一南城市的两条醒目的线,表明他已经知道儿子所去的方向,只是为不知孙儿去了哪里而着急。
E.小说描述了一个留守老人通过画地图的方式关心孩子们的故事,流露出留守老人心中的寂寞之情。
(2)小说的结尾写地图上画的线“像一只张开的手掌”,这样写有什么作用?请简要分析。
(3)小说中邻居大伯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?请简要分析。
(4)小说中写了邻居大伯一家分散到全国各地的现状,这成了当今农村很普遍的现象。对此你有什么看法?请结合实际谈谈。

最佳答案:

试题解析:
(1)A.错误;小说的主旨是通过邻居大伯表现出来的,而不是通过“我”长时间不回老家来表现的;
B.正确;
C.错误;邻居大伯的焦急,是因为盼望有“我”这样有文化的人能给自己找地图上的位置,而不是因为“村里没有文化的人”;
D.不完全正确;从小说中看,邻居大伯知道孙子去了东莞,只是不知道东莞在地图上的位置;
E.正确;
(2)地图辐射出去的红线如同“手掌”,无论孩子们去了哪里,始终都在亲人的掌心中,在亲人的牵挂里;结尾照应标题,突出主旨,让文章结构严谨完整;
(3)大伯拿着地图圈出孩子们的所在地,说明他爱孩子们;尽管孩子们都离开村子,一年难见几面,大伯却还是乐呵呵的,说明他思想开明乐观;看着地图上孩子们的位置,用红线连起来就很开心,说明他容易满足;
(4)农村青少年流向城市,是现代社会的趋势,不可避免,可以选取其合理性如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、为城市注入活力等分析,也可关注其造成的问题,如农村田地的荒废,老人的无人赡养,留守儿童的教育等;

答案示例:
(1)答B给(3分),答E给(2分),答D给(1分);答A、C不给分;
(2)小说的结尾写邻居大伯的地图画成了手掌的图形,这有很深的寓意.
地图上辐射出去的红线是孩子们远离家乡的去向,但不管他们到多远的地方,都是由掌根出去的,他们都会在亲人的掌心里;(3分)
这个结尾突出了小说的主旨,还点明了题目,也照应了开头邻居大伯拿地图来找“我”的情节,使全文成为严谨的整体;(3分)
(3)①邻居大伯对孩子们有深沉的爱,孩子们远离了家乡,他总要一一找到地图上孩子们所在城市的位置,内心充满了关切;
②他开通开明,孩子们远离了自己,他没有怨天尤人,而是能理解他们的生活追求;
③容易满足,从地图上的距离看着不远,就可以长长地舒口气,将孙子去的地方在地图上用红线和家乡连在一起心里就乐滋滋的,都表现了这一点;(每条2分)
(4)现在农村出现“空心”化是城镇化政策的必然结果,是社会发展的结果;(2分)
①农村青壮年到城市去,是他们在物质和文化上追求更高水平的表现;
②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,而农村有着丰厚的劳动力资源,自然会出现劳动力流动的现象;
③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去也带来很多社会问题,比如文中留守老人赡养的问题,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,这些都是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.
(每条(2分),意思对,阐述清晰即可.)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查看联系方式

邮箱: 2643773075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返回顶部